受到新型冠状病毒影响,出门戴口罩已经成为人们的家常便饭。但一部分人戴口罩后,脸颊、鼻翼和耳朵后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,这是怎么回事呢?

在鼻梁、耳朵下面和颧骨皮下组织很少,摘戴口罩过程中容易受到边缘影响。尤其是耳挂式的口罩,人们在说话或活动时,两侧的弹性挂带会不停的反复摩擦或压迫脸部以及耳部皮肤,从而引起局部损伤。另外,为了口罩更好的防护和密闭效果,口罩边缘紧紧贴在脸部,佩戴时所受到的力度大,这也是引起摩擦损伤的原因。


口罩材料中含有橡胶带和金属夹,过敏体质的人容易对这两种物质过敏。另外口罩长时间没有使用过或佩戴的时间过长,都会让口罩中滋生大量病菌,引起局部皮肤红肿和瘙痒。

别看口罩轻薄,但也会带来一定的压力。就拿N95口罩来说,一般是折叠型和杯罩型的,有一定的硬度,长期戴的话会导致局部持续性受压缺血,从而导致局部皮肤损伤,特别是耳朵、鼻梁和颧骨等皮肤薄弱的部位。普通群众带口罩的时间短,出现皮肤损伤的可能性极低。但医护人员需长时间戴口罩,局部皮肤一直受到压力,而引起皮肤压力性损伤。

长时间戴口罩的话,会因为呼吸导致口罩和脸部之间形成高温潮湿环境,降低局部皮肤屏障功能。另外对压力和摩擦等耐受力也会下降,从而加重损伤。

所戴的口罩大小不合适,可影响隔离和密闭效果。也会因为过于宽松或太紧而出现剪切力或压力等损伤。

尽量选择宽沿口罩,边沿宽的口罩增加皮肤受力面积,能降低局部单位受力。非耳挂式的口罩能减少对耳朵后皮肤带来的摩擦及压力。过敏体质的人群,但口罩前应该仔细阅读说明书,了解口罩的材质,避开过敏成分,也不能使用劣质的口罩。每隔2-3个小时摘下口罩,也可以适度的变化口罩位置,这样能减少脸部压力性损伤。医用外科口罩属于一次性材质,不能反复用,超过6个小时必须更换新的。若没有条件更换的话,可以在口罩贴合面部内侧放一层织布材质,不仅能加强过滤空气效果,而且能减少给皮肤带来的损伤。


请转发朋友圈,告知更多朋友


工作日 9:00-18:00